“我對自然資源部的書面答復感到非常滿意。”日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寧波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我提交了關于實施更嚴格耕地保護政策的提案后,自然資源部非常重視,相關負責人多次與我進行電話交流和書面反饋,最終形成了詳細的答復意見。”
這只是自然資源部扎實推進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落實工作的一個縮影。2022年,自然資源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加強部署安排,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制度機制,深入溝通協商,認真研究辦理,注重吸收采納,圓滿完成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辦理工作,努力把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轉化為務實舉措。
健全機制,創新舉措,推動建議提案辦理提質增效
2022年,自然資源部承辦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741件,其中主辦171件,協辦443件,參閱127件,參與辦理11項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選題,涉及26件重點督辦建議。與2018年相比,2022年辦理代表建議增加62.9%,主辦代表建議增加36.8%。承辦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435件,其中主辦119件,會辦278件,轉《意見和建議》38件,參與辦理10項全國政協重點督辦提案項目,涉及16件重點提案。與2018年相比,2022年辦理委員提案增加81.2%,主辦委員提案增加52.6%。2022年自然資源部承辦的1176件建議提案全部按要求在規定時限內辦理完畢。
回顧這五年,自然資源部共承辦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3051件,牽頭辦理全國人大確定的重點督辦建議選題1項,題目為“強化耕地保護”,涉及8件重點督辦建議,參與辦理全國人大確定的重點督辦建議選題40項,涉及重點督辦建議96件。共承辦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1557件,牽頭辦理全國政協確定的重點提案題目6項,涉及12件重點提案,參與辦理全國政協確定的重點提案題目23項,涉及重點提案41件。
自然資源部黨組高度重視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強調要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廣泛聽取和采納各方面代表人士的意見建議,促進科學民主決策,完善管理政策措施,推動治理能力提升。
據悉,每年全國兩會后,部主要負責同志都會對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作出批示,分管辦公廳的部領導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各分管部領導就重點建議提案辦理召開座談會深入聽取代表委員意見,對建議提案答復逐件研究把關。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牽頭負責組織建議提案辦理工作,做好組織協調、督促提醒、審核把關和服務保障。兩會期間選派專人到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參與建議提案分辦,在部內建立預交辦—溝通調整—正式交辦的建議提案交辦機制,提高建議提案交辦效率。制定年度建議提案辦理辦法,詳細列明建議提案辦理各項要求。在重要時間節點通報辦理進度,加強督促提醒,確保按時辦理完畢。
各承辦司局切實履行辦理主體責任,司局主要負責人統籌部署,分管負責人具體組織,承辦處室安排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人員負責建議提案辦理,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崗。在重要建議提案辦理過程中,組織代表委員深入基層調研座談,涉及地方發展的重要建議提案聯合地方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共同研究辦理,切實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
此外,自然資源部按照“既要重結果,也要重過程”的要求,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創新溝通渠道和方式,除組織調研座談和電話聯系外,還利用微信、郵件、視頻等方式建立起與代表委員溝通聯系的“直通車”,堅持辦理前、辦理中、答復后全過程與代表委員溝通。辦理前主動聯系代表委員,詳細了解建議提案的背景、用意,聚焦核心問題,找準辦理方向;辦理中虛心聽取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努力使建議提案答復直面問題、具體明確;答復后繼續保持與代表委員的聯系溝通,收集匯總反饋意見。通過全方位、深層次、多樣化的聯系溝通,凝聚形成辦理合力,共同深入研究、推動問題解決。
五年來,自然資源部全國兩會建議提案辦理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對自然資源部建議提案組織辦理工作給予了肯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多次邀請自然資源部作交流發言,2022年9月20日自然資源部獲評十三屆全國政協提案先進承辦單位,受到全國政協表彰。
匯聚民意,聚焦熱點,搭起自然資源為民服務“連心橋”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統籌國土空間規劃與新能源發展用地需求”“對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布局優化”……2022年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關注民生、回應民意,涵蓋了生態保護修復、國土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耕地保護等自然資源重點領域。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自然資源部聚焦建議提案重點領域,深入研究,積極吸納建議提案中提出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回應關注關切,努力讓黨中央滿意、讓人民滿意、讓代表委員滿意,積極搭起自然資源為民服務“連心橋”。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2年全國兩會上,與張明華委員一樣關注耕地保護的代表委員不在少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淄博市林學會理事長孫建博提出,要加大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護力度,構建統籌數量、質量、利用于一體的耕地安全制度體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顧行發在《關于對永久基本農田進行布局優化的提案》中呼吁,要合理確定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統籌耕地保護與城鄉建設。
職責所系,接到建議提案辦理任務后,自然資源部耕地保護監督司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分解辦理任務,提出辦理要求,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由專人負責對接落實,并多次與代表委員們進行電話溝通,充分聽取代表委員們的意見,認真開展調研,積極聽取基層建議,注重橫向溝通,抓好后續跟蹤落實,確保辦理工作取得實效。建議提案均按時保質辦結,牽頭辦理件與代表委員溝通率達100%。
在具體工作中,部耕地保護監督司等司局認真落實代表委員們提出的針對耕地保護啟動專項立法、形成更管用的考核機制、強化耕地用途管制等建議,通過推動耕地保護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建立健全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制度體系,科學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推動耕地保護監管機制穩步實施,實行嚴格督察執法措施等,給出了具體的辦理反饋。
生態保護修復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土安全,是支撐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工程,但當前我國生態保護修復還存在一些亟待克服的關鍵問題。為此,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曹衛星等5位委員聯名遞交提案,提出創新理念和思路,推進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努力構建我國生態保護修復事業新格局。
針對該提案,自然資源部積極采納會辦部門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意見,部外補充征求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司意見,部內征求了11個司局意見,開展了多次集體研究。同時,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專程拜訪曹衛星委員,進行了面對面溝通交流。經過反復研究后,自然資源部針對提案提出了5條答復意見,介紹了構建國土開發保護新格局、探索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修復治理新路徑、開展生態調查監測評估、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制度頂層設計、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考慮,積極回應了提案所提問題和建議。對此,曹衛星委員說:“對辦理結果很滿意!”
此外,對于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王建明、賀盛瑜、雷世銀、謝商華聯名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公路等線性工程用地審批流程的提案》,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地礦局局長王建明等17名委員聯名提出的《關于加快推進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的提案》,中國民主促進會界提出的《關于加快制定“雙碳”目標下新能源發展的國土和環境管理政策的提案》等,自然資源部都做到100%響應,堅持“層層抓落實,件件有著落”,積極履行部門職責,按時高質量完成了提案辦理工作。
落實落細,注重實效,把建議提案從“紙上”落到“地上”
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充分吸收采納代表委員提出的建議提案,切實把其中的真知灼見更好體現到實際工作中,轉化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破解難題的政策措施,讓建議提案從“紙上”落到“地上”。
著力做好自然資源要素保障。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加強對重大項目用地用海要素支持與保障的建議,自然資源部認真吸納,積極研究制定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用海保障政策,出臺《自然資源部關于積極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推出7方面26條舉措,涉及國土空間規劃、土地計劃指標、用地用海審批、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和土地供應多方面內容;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用地審批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通知》,提升用地審批質量和效率;印發《自然資源部關于做好采礦用地保障的通知》,多途徑、差別化保障采礦用地合理需求,保障能源資源供應安全;牽頭和參與赴地方開展穩住經濟大盤督導服務及“回頭看”,協調解決重大項目落地難題。
著力強化耕地保護。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推進耕地保護立法、嚴控耕地占用轉用、實行黨政同責等建議,自然資源部在組織起草有關法律草案和政策文件時充分吸納,推動完善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在修訂并嚴格實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基礎上,參與起草《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牽頭起草《耕地保護法(草案)》并按程序報國務院審議;嚴格省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研究建立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獎懲機制;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帶位置分解下達,落地落圖,實行嚴格保護;推進落實“兩平衡一凍結”制度,明確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要占補平衡,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要進出平衡,違法建設占用耕地先行凍結同等數量補充耕地指標;嚴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向全社會公開通報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約談違法違規問題突出地區政府負責人,發揮震懾作用。
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優化空間治理、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立法等建議,自然資源部牽頭成立工作專班,統籌開展《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工作,編制完成首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制定政策文件指導地方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在專項規劃層面,注重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長江流域)國土空間規劃和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深化完善京津冀國土空間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等國家重點戰略區域專項規劃;基本建成全國、省、市、縣四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初步實現各級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實施全過程在線管理;牽頭起草《國土空間規劃法(建議素材稿)》《國土空間規劃立法研究論證報告》報送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國土空間規劃立法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由中央財政提供資金支持相關地區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加強礦山生態修復、探索建立生態保護修復市場化機制等建議,自然資源部聯合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印發《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明確分區管控規則;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編制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及9個專項建設規劃,在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黃河重點生態區、長江重點生態區、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海岸帶等布局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將代表委員提出的重點區域納入重大工程范疇,由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支持開展生態修復;2022年,在生態區位重要、生態問題突出等地區確定中央財政支持11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總結印發《社會資本參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案例》,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助力鄉村振興。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加強村莊規劃編制指導、加大用地政策支持等建議,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指導各地科學編制村莊規劃、通過規劃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會同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印發《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過渡期內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和規范了自然資源領域支持政策。
增強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加大基礎地質調查、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強化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等建議,自然資源部大力推動提高基礎地質調查工作能力,實現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大幅提升,重要找礦遠景區調查工作全面覆蓋;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印發《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年)》,指導推動“十四五”期間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印發《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十四五”實施方案》,指導推動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增強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加強海域海島管理、建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布局建設國家級海洋綜合試驗場、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等建議,自然資源部建立健全圍填海管控制度,加大海洋生態修復力度;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印發《“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投入業務運行,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等取得階段性進展;配合財政部研究探索近海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圍繞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等藍碳生態系統開展碳儲量調查評估,加快建立藍碳生態系統調查監測業務體系。聯合江蘇、山東兩省政府實施滸苔綠潮早期防控并取得實效。我國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更加健全,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穩步提升,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以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全球海洋治理的倡議和行動得到廣泛認同,海洋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著力推動重大改革。對于代表委員們提出的優化土地利用計劃配置、加快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步伐、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建議,自然資源部改革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方式,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以真實有效的項目落地作為配置計劃的依據,統籌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總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經驗,提出穩妥推進改革建議;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多規合一”為基礎,開展土地、規劃、測繪“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改革;著力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便利化水平,全國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5個工作日內辦結,化解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的不動產“登記難”房屋1100多萬套,惠及2600多萬群眾。(中國自然資源報)